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.siluke123.com

    相比起多年前的“井底之蛙”,现在的柴进确实长进了。
    徐泽点点头,能看得清形势是好事,自己也可以少费一些周章了。
    他没有骗柴进,安排林冲喊其人前来,当然不是和这个没多深交情的故人叙旧,而是确实想请对方“助自己一臂之力”。
    但徐泽不是要借柴进“后周皇裔”的名望与之结盟,在推翻赵宋暴政一事上,理念和根基完全不同的同舟社不需要和任何势力结盟。
    行动力和活动能量远胜于柴进的方腊c樊瑞等人,徐泽都要打击,更别提这位只是单纯以给赵宋找不痛快而让自己痛快的主儿。
    “庄主不可自弃,泽今日找庄主来,正是想请庄主帮我稳定沧州。”
    稳定沧州?
    柴进自认为搞乱沧州还能勉强做得到,让他稳定沧州,真是强人所难了。
    但在强势的徐泽面前,他却不敢有半点不耐,更不敢出言拒绝。
    “还请社首示下。”
    “当年女直人反叛辽国,沧州为防范两国边民私自出入境所设的‘九寨十八社’,如今可还听从庄主的号令?”
    所谓“九寨十八社”,并非沧州独有的社会组织,而是赵宋河北c河东c陕西等边地路州普遍存在的民间团体“弓箭社”。
    尤其是河北东西两路,因为种种原因,禁军荒废,缺额越来越大,兵力稀少到了黄河封冻期的正常轮值巡逻任务都难以担负的程度。
    针对这种现状,朝廷除了数次下诏,扩编越补洞越大的河北禁军外,还推广了陕西诸路的成熟做法,广招乡兵。
    这些乡兵,大部分都是以“弓箭社”的形式存在。
    根基不在社会底层的赵宋朝廷对弓箭社既用且防,使得这种组织训练严重不足,兵器也要乡民自备,靠他们对付偷越边境小商队勉强可用,真要指望弓箭社应对辽国入侵就纯粹扯蛋了。
    但赵宋军纪涣散,在军费上的投入越大,喝兵血吃空饷的就越多,边防力量越发不够用。
    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,不花钱还让自己能得功劳厚赏的弓箭社就成了守臣之首选,“邀功生事,惟以入社之民众多为功”。
    边地百姓生活本就艰辛,既要种地缴税,还要自己掏钱买兵器,并免费为朝廷备寇,当然不乐意。
    而且,河北不是陕西c河东,延夏国诸路的弓箭社的确厉害,是因为早些年夏人经常跨境“打草谷”,百姓要想活下去,就只能武装自己打死这些豺狼。
    宋辽之间和平相处百余年,河北没有迫在眉睫的威胁,拿饷银的禁军都荒废了,不拿饷的弓箭社会做什么?
    “民不堪其劳,则老弱转徙道路,强壮起为盗贼”。
    本为备寇的弓箭社,最后基本沦为了半民半匪的组织,一心想给赵氏找事的柴进才会把手伸进这个组织之中。
    但要说他能号令“九寨十八社”就有些扯了,弓箭社需要柴进的钱粮,柴进也需要弓箭社扩大自己的影响,双方本就是相互利用的关系。
    不过,柴进摸不准徐泽想法,也不愿讲实话。
    “沧州这几年频频遭受水患,乡民流亡,各地弓箭社难以维持,早没了‘九寨十八社’,仅剩的一些弓箭社只能做一些小事,社首若有需要,尽管吩咐进小可即可。”
    尽管吩咐?
    徐泽有些好笑,刚觉得这家伙有些长进,这就又翘尾巴了?
    同舟社的政权直达底层,军令c政令统一,用不上,也决不允许乡绅代行底层行政权力,弓箭社这种半民半匪的组织也必须取缔。
    徐泽手握“宣抚”之权,又有强兵在手,要取缔已经变质的弓箭社,只需下一道命令即可,根本就不怎么费事。
    在这件事上,柴进还真没什么值得徐泽吩咐的。
    “这几年沧州连遭水患,柴庄主行善积德,救济了不少乡民吧?”
    徐泽放下弓箭社之事,话题突然转到水患上,柴进更加摸不准他的想法。
    “小可家业有限,其实没做多少事,只是出钱买了一些流亡乡民的田地,让他们好有盘缠离乡。”
    柴进没有骗徐泽,这些年来,他结交的过路好汉不少,还真没怎么救济过穷苦的乡民。
    在一年难遇到几个的“好汉”身上花的钱虽多,还多是一锤子买卖,就算有人在庄上住下,也不可能住一辈子。
    而救济单个乡民确实花不了多少钱,但这些人多如蚁虫还落地生根,救了这个救不救那个?帮了今日还帮不帮来日?
    博名声也是要讲成本的,柴
    家钱财虽多,也不是大水冲来的,怎么可能花在这些没有什么见识,举止粗鲁的愚民蠢夫身上?
    再则,柴进很早以前就隐隐明白一个道理:
    没有柴氏祖宗奠定的基业,就没有赵氏如今的江山;但若是赵氏倒台,柴氏也肯定不可能再恢复后周江山,柴氏和赵氏就是一对恩怨纠缠不休的冤家。
    自己可以给赵氏找事,让东京城中的赵官家不痛快,但一定不能给这江山找事,赵氏江山倒了,柴氏也会输得干干净净。
    “如此说来,沧州之地,怕不是已有大半落在了庄主名下?”
    徐泽这句话,是真问到了柴进痒痒肉上。
    别看柴进结交流亡,花钱如流水,但这些年,其人名下的田产却不断增加。
    只要赵氏不倒,沧州柴氏的土地就是可以世代相传,哪怕出产再少,那也是真金白银都不一定换得来的大片土地——这才是柴家维持富贵的根本。
    “说来惭愧,小可苦心经营这么多年,田产确实增加了不少,但若说占沧州大半,却是万万不到,还不到三成。”
    不到三成,意思是说非常接近了。
    三成也非常恐怖!
    须知,任何一地的土地资源都不可能集中到某一家地主名下,除了其他竞争的地主外,还有大量的官田,以及个体虽少基数却庞大的自耕农。
    也只有沧州这种常年泡在洪水之中的边防州,才有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

水浒新秩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江湖野人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江湖野人并收藏水浒新秩序最新章节